...

教师可用科普资料

宁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生态环境

编辑: 小编 时间:2023-03-28 16:34:09 浏览次数: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以晶洞花岗岩地貌、火山岩地貌、峡谷和河床侵蚀地貌为主体,兼有水 体景观、海岸、海岛和海蚀地貌,地貌景观类型丰富多样。其中太姥山园区的太姥山景区和白云山园区 的九龙洞景区为晶洞花岗岩山岳地貌;白水洋园区的白水洋景区、宜洋景区、白云山园区的白云山景 区为火山岩山岳地貌;白水洋园区白水洋景区和白云山园区的九龙洞景区、龙亭溪景区发育河床侵 蚀地貌;太姥山园区的晴川湾景区和福瑶列岛景区为海岸、海岛和海蚀地貌,周宁九龙漈的峡谷地貌。

第2页-4 (1).jpg


1.生态环境

1.1 独特的生物生态景观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公园内有全球位置最北的古榕和天然红树 林,江南最大的纯枫香林,虽历经千年仍枝繁叶茂的柳杉,第四纪冰川期后的孑遗植物 ——水松,珍稀树种红豆杉、银杏,繁茂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鸳鸯、猕猴等珍稀动物, 构 成了奇特的生态景观。园区还有穆云畲族乡溪塔村的葡萄沟、大嵛山岛天湖草场、鸟岛、茶 园等特殊生态观光区。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珍稀性,在全球同一纬度地区并不多见,这与它所处 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有关,而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则是经长期地质作用形成的。因此, 宁德世界地质公 园物种的多样性和珍稀性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地质作用最根本的影响。

第3页-7.JPG第3页-6.JPG

第3页-5.JPG

1.2 植物资源

公园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白云山、白水洋、太姥山三个园区森林覆盖率为 72%~90%。公园属中国三大植被区域中的中国东部湿润森林区,全区森林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 林。

白水洋园区内主要植被类型可以划分为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 叶林、竹林、落叶阔叶灌丛、典型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等 10 个植被亚类型,其中包括了 43 个群系,212 个群丛。园区内已定名的维管束植物种类有 162 科、508 属、855 种,珍稀 濒危植物 11 科18 属26 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 18 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 13 种。

白云山园区内可划分为常绿针叶林、灌木林、常绿阔叶林、混交林、竹林、草坡等 6 个典型植被类型。区内有维管束植物 1015 种,其中蕨类植物 28 科41 属65 种,裸子植物 9 科16 属23 种,被子植物 136 科531 属927 种。其中,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3 种;国家 二级保护植物 15 种;珍稀濒危 12 科 21 属 24 种。

太姥山园区内可以划分为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灌丛等 4 个植被类型。区内有维管束 植物 491 种,其中裸子植物 9 科18 属29 种,被子植物 65 科194 属462 种。国家二级重点 保护的珍稀树种有 3 种。竹类繁多,主要是麻竹,还有苦竹、黄竹、绿竹、芦竹以及稀有的方竹、 黑竹、倒枝竹。园区内杜鹃种类繁多,色彩各异,成为一大特色。

1.2.1 典型性植被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是分布于亚热带气候潮湿的地区,以壳斗 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形成的森 林。群落结构较热带雨林简单,林下苔藓植物丰富。我国 的 常 绿 阔 叶 林 的 面 积 和 发 育 状 况 皆 居 全 球 之 首。

第5页-8.JPG

针阔叶混交林

寒温带针叶林和夏绿阔叶林间的过渡类型。通常由栎属(Quercus)、槭属(Acer)、椴属(Tillia) 等阔叶树种与云杉(Picea)、冷杉(Abies)、松属(Pinus)的一些种类混合组成。在欧亚大陆的中 高纬度形成一条不连续的混交林带。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山地。在南方山地有小面积的针阔叶混 交林。

第6页-9.JPG

竹林

竹林是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广泛,而且种类众多,有 毛竹、哺鸡竹、淡竹、早竹等。分布面积最大的是毛竹林,一般多分布于海拔 9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 上。在有些地方,毛竹与其他树种混交。

第6页-10.JPG

1.2.2 受保护或濒危植物物种

地质公园内珍稀濒危树种主要有南方红豆杉、银杏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3 种,福建柏、 柳杉、水松、秃杉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15 种,以及沉水樟、楠木、四季杜鹃等省级重点保 护植物。

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 (Staunton ex D. Don) K. Koch,英文名:Canton water pine, 杉 科,国家Ⅰ级保护植物 树高 20~30m,胸径 60~120cm。树冠圆锥形,下部枝 条低垂,上面枝条直立。树皮褐灰白色,浅裂成长条片脱落。 枝有长短枝之分。叶幼绿而秋黄,在短枝上的叶线状而扁平 或针状而稍弯,长枝上叶鳞片状。花单性同株。球果直立, 顶生于短枝上,卵形或长椭圆形。种鳞木质, 上下不等; 种子椭圆形,稍扁,褐色,有翅。水松在白垩纪和新生代广 布于北半球,第四纪冰期后期在欧洲、美洲、日本及其他各地 均已灭绝。主要分布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和福建中部及闽江下 游、海拔 1000 米以下地区。

第7页-12.JPG

undefined

南方红豆杉 Taxus wallichiana (Pilg.) Rehd. var. mairei (Lemee et Levl.) Cheng et L. K. Fu,英文名 mairei yew,红豆杉科,中国Ⅰ级保护植物,易危 常绿乔木。高 15~20 m。小枝互生。叶螺旋状着生,2 列。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 雄 球花有梗;假种皮红色。稀有而珍贵用材树种,广布于中国亚热带地区。福建各地常有零星散生。散 生于毛竹林中。枝叶浓密,姿态优美,是优良的城市绿化树种。重要药源植物。

第8页-13.JPG第8页-14.JPG

柳杉 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英文名:China Cedar,杉科

高大针叶树。高可达 50 m,胸径达 1 m。树皮赤褐色, 纵 裂。钻形叶螺旋状排列,长 0.5~1 cm;球果近球形, 径 1.8~2 cm,有20 片种鳞。材质轻软,纹理直,结构细, 可供建 筑、桥梁、造船、造纸等用;树皮入药,治癣疮; 也可提制栲胶; 并作绿化观赏树种。分布于浙江、福建、两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第9页-15.JPG

银杏 Ginkgo biloba L.,英文名:ginkgo, maidenhair tree,别名:公孙树、白果,银杏科, IUCN 红皮书 EN(濒危),中国Ⅰ级保护植物,濒危 为落叶大乔木, 是中生代孑遗稀有树种, 具有许多原始性状, 对研究裸子植物系统发育, 古植物区系, 植物进化和系统分类等均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吴征镒等研究表明中国除浙江天 目山外, 山东等地尚有野生状态的银杏, 景区周边粗大的 银杏子孙满堂, 可能为原生的银杏。

第9页-16.JPG

1.3 动物资源

按世界动物地理区系和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划分,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内动物多数属于东洋界华 中区属的种类,少数属于华南区的种类,还有一些属于古北界的种类。全区野生动物有 2000 多种。脊椎动物有 700 多种,其中哺乳类 70 多种,鸟类 324 种,爬行类 100 多种,两 栖类 30 多种,鱼类 600 多种。无脊椎动物有 1300 多种。

公园内拥有多种珍稀濒危保护动物,有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云豹,蟒蛇,中华鲟,被 列 为 国 家 二 级 保 护 动 物 的 苏 门 羚,猕猴,大灵猫,穿山甲,鸳鸯,红隼,鸢,虎纹蛙,白鹇,翠鸟,相思鸟,长尾雉,毛冠鹿等。

1.3.1 保护动物

鸳鸯 Aix galericulata (Linnaeus),别 名:官鸭、匹鸟。英文名:mandarin duck。法文名:canada mandarin。鸭科,中 国Ⅱ级保护动物 中型鸭类,全长 39~45 cm,翼展65 ~75 cm。雌雄异色。雄鸟羽色鲜艳, 头具 羽冠。雌鸟无羽冠。栖息于山地的溪流、河 谷;常见于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的沼泽、 芦苇塘及湖泊等。迁徙鸟类。以动物性食物 为食,也吃一部分植物性食物。繁殖于内蒙 古、东北、黑龙 照片 5-11 鸳鸯 Mandarin duck 江、河北、贵州、云南以及福建。迁徒时,沿着东南沿海一带以至长江中、下游及东南各省, 在浙江、福 建、广东、台湾等地越冬。国外分布于俄罗斯、朝鲜北部、日本。

第11页-17.JPG

猕猴 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英文名:Rhesus Macaque,猴科,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猕猴长 45~64 cm,尾长 19~32 cm,体重在 5.5~12 kg 之间,雄性略壮。幼猴的背部毛灰棕色, 臀部颜色淡,头部毛短。成猴脸和屁股红色。多栖息 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 林岩山上,属群居性动物。以树叶、嫩枝、 野菜等为食,也吃小鸟、鸟蛋以及各种昆虫,甚 至蚯蚓、蚂蚁。我国猕猴主要分布于南方诸省(区), 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分布较多。国外 分布于缅甸、尼泊尔、印度北部、孟加拉国、巴 基斯坦等东南亚地区。

第12页-1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