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可用科普资料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地貌

编辑: 小编 时间:2023-03-28 16:11:52 浏览次数: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以晶洞花岗岩地貌、火山岩地貌、峡谷和河床侵蚀地貌为主体,兼有水 体景观、海岸、海岛和海蚀地貌,地貌景观类型丰富多样。其中太姥山园区的太姥山景区和白云山园区 的九龙洞景区为晶洞花岗岩山岳地貌;白水洋园区的白水洋景区、宜洋景区、白云山园区的白云山景 区为火山岩山岳地貌;白水洋园区白水洋景区和白云山园区的九龙洞景区、龙亭溪景区发育河床侵 蚀地貌;太姥山园区的晴川湾景区和福瑶列岛景区为海岸、海岛和海蚀地貌,周宁九龙漈的峡谷地貌。

第2页-4 (1).jpg

1. 太姥山晶洞碱长花岗岩峰丛-石蛋地貌

花岗岩由于地壳的应力作用生成了许多平直的垂直裂隙,当这些“伤痕累累”的岩层上升地 表,长年的热胀冷缩、雨水侵蚀和溶蚀等物理、化学风化作用使岩石中的裂隙不断扩大, 形成沟谷,剩下 的部分成为众多的石峰,构成花岗岩峰丛—峰林地貌,著名的安徽黄山、江西三清山就是此类地貌。 另一些花岗岩则因球状风化而形成许多外形浑圆的巨大石蛋,故名花岗岩石蛋地貌,福建的泰宁 白石顶、德化石牛山就是此类地貌。

太姥山晶洞花岗岩峰丛-石蛋地貌是中国东南沿海发育最为良好的花岗岩峰丛-石蛋地 貌,为此类地貌的典型代表,与其它花岗岩地貌相比有其独特性。其一,它的成景岩石是晶洞碱长花 岗岩;其二,它的地貌形态介于尖峰的峰林、峰丛与石蛋地貌之间,山体圆滑,石蛋发育。

第3页-5.JPG

1.1福鼎太姥山晶洞碱长花岗岩地貌分类

img_1679991485.png

1.2 九鲤朝天峰丛

九鲤朝天峰丛由 9 座挺拔的石峰、石柱 组成,颇似九条跃起的鲤鱼,故称“九鲤朝 天”,石峰、石柱受NE65°~NE70° 和近 SN 向两组垂直节理控制,高约 40 m~50 m, 笔直向上,十分壮观(照片 4-3)。由于近水平节理 发育,峰顶、崖壁被球形风化塑造成各种形 态,形成“猩猩下山”、“猴子照镜”等惟 妙惟肖的象形石。

第7页-7.JPG

1.3 夫妻峰

夫妻峰为一高大的石峰, 流水沿晶洞花岗岩 NE65°向节理侵蚀,将石峰劈为一高一低两石柱,石柱顶端 球状风化成石蛋,由东侧望之形如相互依偎的夫妻, 称“夫妻峰”;从北侧望之则似二人对话,称“二佛谈经”, 是太姥山标志性景点。

第7页-6.JPG

1.4 天柱峰

天柱峰为一高约 40 m 的石柱,横断面呈椭园,长轴 NE65°,长约 8 m,宽约 3 m。顶部沿水平节理风化成 2 个 石蛋,大者似伏猫,小者如奔鼠,称“金猫扑鼠。

第8页-8.JPG

1.5 垂直流水冲蚀沟槽

太姥山晶洞碱长花岗岩崖壁上常发育平行分布的垂直流水冲蚀沟、槽,远而观之,犹如百 丈瀑布从天而降。

第8页-9.JPG

1.6 线谷和巷谷

大气降水汇聚的垂直流水沿崖壁垂直节理由外向内侵蚀并切穿岩体,形成两侧谷壁陡直, 谷内狭窄紧逼,谷底高低不平,宽度一般介于 0.5 m~1.5 m 的线谷。线谷亦俗称“一线天”。 太姥山晶洞花岗岩线谷极为发育,部分线谷谷顶为风化崩落的大石块覆盖而成暗洞。主要有七星洞、通天 洞、鸿雪洞等,成为太姥山一特色景观。

七 星 洞 其走向 NW345°,长 40 m,宽 0.8 m,两壁 直立,高约 20 m,谷壁上长满地衣等植物,底部向南倾。 线谷顶部有七个球状石块夹于洞壁间,犹如七颗璀璨的星星缀 于天穹,故称“七星洞”

第9页-10.JPG

1.7 叠石洞

叠石洞为晶洞花岗岩重力崩塌之大石块相互叠置形成可通行的穿洞。此类洞穴有三伏 腰、滴水洞、一片瓦、蓝溪洞、 将军洞、璇玑洞、蝙蝠洞、莲花洞、韦驮洞、 龙潭洞等。形态从简单到复杂都有,简单者如 一片瓦,复杂者以龙潭洞为最。

龙潭洞 为麒麟岗与龙珠岗之间由崩落石块堆叠而成的迷宫状复式洞群。洞群主体走向 NE73°,水平长度 410 m,上洞口海拔高程 775 m,下洞口高程 625 m。主洞沿断裂带延伸, 洞壁 陡似“断层走廊”。其中又派生许多侧洞,延伸可达数十米。全洞可分3~4 层,分布三个较大的洞厅, 面积一般可达 60 m2~100 m2。对应地有上、中、下三个洞口与外界相通。洞内大洞套小洞, 形态各异,变化万端。

第10页-11.JPG

1.8 太姥山晶洞碱长花岗岩地貌的形成过程

太姥山晶洞碱长花岗岩体在岩浆冷却结晶过程中发育了原生节理,新生代以来,地壳运动 又使岩体产生了北北东向断裂和派生的北东东、北北西向节理、裂隙。其中,一组走向约 NE65°(北东东向),倾角75°~80°的裂隙为压扭性;另一组走向 NW345°~360°(北北西 向),倾角90°(直立),为张扭性,它们相互交切、穿插,构成棋盘格状构造系统。晶洞花岗 岩体经构造抬升在接近和出露地表时,在外营力的长期作用下,岩体沿节理风化、崩裂、崩落,形成 陡峭的峰峦。因断裂性质的差异,北东东向压扭性断裂的断面两侧岩石破碎,成为抗风化剥蚀、流水侵 蚀能力低的薄弱带,沿断裂常发展成规模较大的沟谷; 北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岩石常沿裂隙张开, 形成狭窄而两壁直立的裂隙(嶂线谷、线谷);不同形状的岩块经风化、剥蚀形成石蛋。崩落的 岩块在沟谷中堆叠形成错综复杂的叠石洞, 共同构成太姥山晶洞花岗岩峰丛—石蛋地貌。

第11页-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