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交流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参加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国际培训

编辑: 小编 时间:2017-12-10 17:21:52 浏览次数:

图片67.png

 

图片68.png 

 

2017年12月4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国际培训班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班。本次培训为期5天,分别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成员张建平教授,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主席Nicholas Zouros主持协调了这次的国际培训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理事会成员金小赤、Kristin Rangnes等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田明中等组成了这次的讲课专家团队,为来自中国各地世界地质公园的管理工作人员或即将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管理工作人员就世界地质公园的管理进行了深度解读和分析。

现场不仅有专家解读,还有专家与参加培训的人员共同探讨地质公园管理经验,共同商讨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在几天的培训中,Nicholas Zouros教授和来自挪威赫阿地质公园的Kristin

Rangnes博士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的意义、作用和活动做了介绍。Zouros教授强调地质公园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地球遗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世界上的地质公园应该秉承着网络、协作、共享的原则共同联合起来实现这样的目的,而GGN的建立在实现地质公园交流与协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Zouros教授还特别讲解了地质公园博物馆的管理和操作,他说到博物馆应该是作为地质遗迹的推广者,保护者和传播者。博物馆要有自己整体的策略计划,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充分发挥它在科普教育、保护遗迹、科研和服务游客等方面的作用。

12月7日,全体参加培训的人员和专家团队还实地考察了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主博物馆,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学习和借鉴博物馆管理经验和解说系统。另外还考察了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有“溶洞博物馆”之称的石花洞景区,石花洞景区为岩溶洞穴景观,园区内各类岩溶洞穴30余个,最著名的是银狐洞和石花洞,是北方温带气候条件下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洞内的解说牌的布置和设计、安全系统的设置可为同类洞穴景区学习借鉴。

图片69.png